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风速仪知识

风速仪知识

幼儿园风向风速仪公开课

来源:风速仪知识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29 09:25:07    阅读:1936次   
幼儿园风向风速仪公开课:用科学启蒙点亮儿童气象探索之旅

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,"气象"是一个充满趣味又贴近生活的主题。如何将抽象的自然现象转化为幼儿可感知的学习体验?"风向风速仪公开课"为幼教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——通过自制简易仪器、情境化游戏和探索式学习,帮助3-6岁儿童建立气象观察的兴趣,培养早期科学思维。

一、课程设计理念:从生活现象到科学启蒙

幼儿园阶段的气象教育不应停留在知识灌输,而需构建"观察-提问-验证"的完整探究路径。风向风速仪作为可视化工具,能将无形的气流转化为指针摆动、彩带飘扬的动态画面,符合幼儿具象化认知特点。

1. 感官体验优先原则

设计不同材质的探测装置(如纸质风车、塑料彩带、泡沫球悬挂装置),让儿童通过视觉、触觉多通道感知风力变化。当孩子们发现"轻薄的皱纹纸比卡纸飘得更高"时,自然产生"为什么"的思考。

2. 游戏化探究路径

设置"气象小侦探"情境任务:用自制的风向标寻找风源,用风速分级卡对比彩带摆动幅度。这种角色扮演让幼儿在15-20分钟的专注周期内保持探索热情。

幼儿园风向风速仪公开课

二、课堂实践案例:四阶活动设计模型

阶段一:现象捕捉(5分钟)

活动设计:

带领幼儿观察窗帘飘动、树叶摇晃等日常现象

播放不同风力级别的音效(微风、强风、台风)进行听觉联想
关键提问
"风从哪里来?""怎样知道风有多大?"

阶段二:工具制作(15分钟)

材料选择:

安全塑料瓶底座+彩色吸管+轻质卡纸指针

环保材料强调安全教育:圆头塑料钉固定代替金属部件
制作要点
分组合作完成风向标组装,引导观察"箭头总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"的物理特性。

阶段三:实地观测(20分钟)

教学策略:

定点观测法:在操场设置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观测点

对比实验法:同一时段对比楼顶、树荫下等不同位置的风速差异
记录方式
用符号贴纸标记风向(太阳代表东,云朵代表西),用红黄蓝三色卡片表示风速等级。

阶段四:数据延伸(10分钟)

经验迁移:

结合天气预报动画,认识气象图标含义

制作"班级天气月历",培养长期观察习惯
家园互动
设计亲子任务卡:"寻找家里的风"(电风扇、空调出风口、窗户通风处)

三、教学成效提升的5个关键策略

1. 多维度感知系统构建

除了视觉观察,加入触觉体验:用丝带绑在手腕感受风力,用吹风机模拟自然风源。研究表明,多感官参与可使知识留存率提升40%。

2. 阶梯式问题引导法

初级问题:"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里?"

进阶问题:"为什么树下的风速比空地上小?"

拓展问题:"?"

3. 动态教具升级方案

基础版:单指针风向标

进阶版:增加可旋转的八方位底盘

创意版:用铃铛制作"会唱歌的风速仪",通过声响频率判断风力

4. 安全教育的自然渗透

在观测活动中融入:

大风天远离广告牌的安全常识

根据风力调整户外活动地点的判断力培养

5. 持续观察记录系统

设计"小小气象员"值班制度,每天由2名幼儿负责记录园所风向风速,月底汇总分析数据变化趋势。

四、科学素养的早期萌芽: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

通过风向风速仪主题课程,幼儿获得的不仅是气象认知:

1. 量化学前思维启蒙

通过对比"三级风速卡",建立初步的等级量化概念,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。

2. 批判性思维萌芽

当孩子提出"教室里的风和操场的风不一样"时,教师可引导设计对比实验,培养实证意识。

3. 生态价值观建立

结合风力发电绘本,延伸讨论清洁能源应用,在幼小心灵播撒环保意识的种子。

让科学回归生活本真

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教育,是将专业仪器转化为儿童可操作的探索工具,将复杂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现象。当孩子们举着自制的风向标在风中奔跑,当他们在对比观测中发现自然规律,那些闪亮的眼睛和此起彼伏的"老师你看",正是科学启蒙最美的样子。这种植根于生活体验的学习,远比记住几个气象术语更有生命力,也更能点燃终身探索的热情。

(全文约1200字)

源头厂家批发各类自动化配件,低至1000元/台,低价高效好评率98%


相关热词搜索: 风速仪 风向 公开课

导航栏目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刘先生

手 机:18818784868

邮 箱:liuzhili@dlysensor.com

公 司:深圳市德立元科技有限公司

地 址: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章阁路46号汇隆·智造空间A807
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89-2604-6820

微信咨询
德立元科技公司客服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