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风速仪 > 风速仪知识

风速仪知识

制作风速仪手工教案大班

来源:风速仪知识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2 10:52:53    阅读:1700次   
大班科学活动:5步打造趣味风速仪手工教案(附科学原理讲解)

一、活动设计背景与教育目标

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启蒙教育中,"动手做"是激发儿童探索兴趣的核心策略。根据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5-6岁幼儿已具备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。设计风速仪制作活动,能有效达成以下教学目标:

认知发展:建立风力大小的具象化感知

技能培养:提升精细动作与工具操作能力

科学思维:初步理解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

团队协作:通过分组制作培养合作意识

二、材料准备与安全须知

材料清单(人均用量):

纸质饮料杯(8oz规格)3个

木质铅笔(未削型)1支

塑料吸管(直径6mm)2根

彩色工字钉5枚

硬纸板边角料(15×15cm)

儿童安全剪刀、量角器

安全注意事项:

工字钉使用前需磨平尖端

剪刀操作需教师全程监督

提醒幼儿避免对同伴吹气测试

三、分步制作指导手册

步骤1:制作旋转支架

制作风速仪手工教案大班

取硬纸板剪裁成等边三角形(边长10cm),三个顶点分别用安全钉固定纸杯,杯口朝同一方向倾斜45度。此角度设计可确保风杯在微风条件下(2m/s)即能启动旋转。

步骤2:组装传动系统

将两根吸管交叉成十字状,中心点用工字钉穿透后插入铅笔顶端的橡皮部位。注意保持吸管两端等长(各8cm),这是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关键。

步骤3:校准旋转轴

将组装好的风杯系统安装在铅笔顶端,测试水平旋转是否顺畅。可引导幼儿对比不同固定方式(如胶带粘贴与工字钉固定)的转动效果差异。

四、课堂实施技巧

教学示范要点:

慢动作分解:每个步骤分三次演示

错误示范法:故意装错部件引导幼儿发现

对比实验:展示不同杯数(2杯vs4杯)的灵敏度差异

分组策略建议:

能力混合分组(3人/组)

角色分配:材料管理员、操作员、记录员

设立"问题锦囊"(含步骤分解图)

五、科学探究延伸活动

测量工具使用:

制作简易对照表,将转速分为3级:

1转/10秒:微风(树叶轻摇)

3转/10秒:中风(纸张飘动)

5转/10秒:强风(需固定装置)

拓展实验设计:

不同材质对比:塑料杯/纸杯的启动风速差异

形状变量测试:半球形杯与锥形杯的捕风效率

数据记录实践:绘制一周风力变化折线图

六、教学效果评估标准

成品功能性:能否持续旋转10秒以上

测量准确性:三级风速区分明显度

儿童参与度:自主完成3个以上操作步骤

知识迁移表现:能解释2个设计原理要点

本教案通过生活化材料的创造性使用,将抽象的气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体模型。建议配合户外实地观测活动,鼓励幼儿用自制的风速仪比对自然现象(如旗子飘动程度),培养严谨的科学实证精神。后续可开展"小小气象站"主题系列活动,持续深化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。

相关热词搜索: 手工 教案 风速仪

导航栏目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刘先生

手 机:18818784868

邮 箱:liuzhili@dlysensor.com

公 司:深圳市德立元科技有限公司

地 址: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章阁路46号汇隆·智造空间A807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