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速机在连续运行过程中,操作人员需每日记录运行参数。振动幅度应控制在设备技术手册规定范围内,当振幅超过0.08mm时需停机检查。轴承温度监测应使用红外测温仪定点测量,正常工作温度应保持在45-70℃区间,超出范围需排查润滑系统。
传动齿轮啮合面需每周目视检查,通过检修窗口观察齿面接触斑点的分布情况。正常接触面积应达到齿面有效工作区域的75%以上,当出现单边接触或局部点蚀时应调整齿轮间隙。铸铁箱体表面需保持清洁,使用工业吸尘器定期清除粉尘堆积,避免影响散热性能。
润滑油更换需遵循"三定"原则:定点(明确注油位置)、定量(精确控制油量)、定质(使用指定牌号油品)。以工业闭式齿轮油为例,新设备首次运行200小时须完成首次换油,后续每运行3000-5000小时或半年周期更换。油位检查应在停机静置2小时后进行,油标窗口显示液位应处于中线±3mm范围内。
润滑脂加注需采用高压注油枪,注脂压力控制在0.2-0.4MPa。对于高速轴承(转速>3000rpm),建议选用NLGI 2级全合成润滑脂,注脂量为轴承腔容积的30%-40%。密封件维护应使用专用密封胶,涂抹厚度控制在0.1-0.15mm,确保密封面均匀覆盖。
齿轮副维护需重点关注齿侧间隙变化,使用塞尺测量时应选择相隔120°的三个测量点。对于模数5-8的齿轮副,正常侧隙应保持在0.15-0.25mm之间。当齿面出现微点蚀(直径<1mm)时,可使用金刚石锉刀进行局部修整,修磨量不超过齿厚的5%。
轴承拆装应使用液压拔轮器,拆卸时保持轴向受力均匀。新轴承安装前需测量游隙值,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应控制在0.05-0.12mm。联轴器对中校正应使用激光对中仪,允许偏差值不超过0.05mm/m,高速传动系统需控制在0.02mm/m以内。
振动频谱分析应每月采集数据,重点关注1×转速频率及其谐波成分。当振动速度值超过4.5mm/s时需进行故障诊断。油液检测需每季度取样,通过铁谱分析检测磨损颗粒尺寸和浓度,当大于15μm的金属颗粒数量超过1000个/ml时应提前安排检修。
热成像检测适用于电气连接部位,接线端子温差不应超过15℃。对于强制润滑系统,需定期测试油泵出口压力,压力波动范围应稳定在设定值的±10%以内。安装调试阶段应建立设备健康档案,完整记录各部件初始参数作为维护基准。
高温环境(>40℃)运行需增加30%润滑频次,必要时加装辅助散热装置。粉尘工况应选用IP65防护等级设备,进气口加装旋风除尘装置。频繁启停设备需强化逆止器检查,每周测试制动响应时间,确保在0.5秒内完成完全制动。
重载冲击型设备应每月检查地脚螺栓预紧力,使用扭矩扳手校核至标准值的±5%范围内。户外设备需每季度检查防腐涂层,使用涂层测厚仪检测,当环氧树脂涂层厚度<200μm时应进行补涂。
通过系统化的维护管理,可有效延长减速机使用寿命30%-50%。某水泥集团立磨减速机实施本方案后,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下降72%,大修周期从3年延长至5年。维护记录显示,严格执行保养规程的设备,主要零部件更换率降低41%,年度维护成本节约28%。定期保养不仅保障生产连续性,更能显著提升设备资产回报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