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达减速机的拆卸作业需要系统化的工作准备。技术人员应根据设备型号配置对应规格的套筒扳手组(建议选用CR-V材质),针对不同尺寸螺栓准备M8-M24的六角套筒。扭矩扳手的量程应覆盖设备标注的紧固扭矩范围,建议配备数显式扭矩扳手以提高操作精度。对于行星齿轮结构的减速机,需准备专用拉马工具,其爪部长度应超过齿轮轴端直径的1.5倍。
安全防护方面,除常规的防油手套和护目镜外,建议配备防滑钢头安全鞋。工作区域需铺设防油布,并设置警示隔离带。液压升降台应进行载重测试,确保其承重能力超过设备总质量的30%。对于重量超过200kg的大型减速机,必须使用经过认证的环链葫芦,吊装带破断强度需达到设备重量的5倍以上。
动力隔离与预处理
切断电源后使用万用表进行三重验证(电压测试、相位检测、接地确认)
对结合面进行渗透处理:使用WD-40或等效松动剂,按1:3比例与工业酒精混合,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
热膨胀法应用:对锈蚀螺栓采用局部加热,控制温度在200-250℃区间,使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
联轴器拆卸采用温差法:将联轴器内孔加热至120℃,外表面温度控制在80℃以下
键槽处理:使用铜制顶出棒,锤击力度控制在3-5N·m,避免键槽变形
轴封保护:对输出轴涂抹锂基润滑脂,厚度控制在0.1-0.3mm
螺栓拆卸顺序遵循对角线原则,分三个阶段释放预紧力(50%→30%→完全释放)
结合面分离采用顶丝法:均匀布置4个M10顶丝,每次旋入不超过1/4圈
齿轮组吊装使用磁性吸盘,保持水平偏差<0.5°/m
轴承卡死解决方案
采用液氮冷冻法:将轴承内圈冷却至-50℃,保温时间按公式t=0.1×D(mm)计算
液压拔具应用:油压控制在70-100MPa,保压时间不少于2分钟
损伤评估:使用10倍放大镜检查滚道划痕,深度超过0.02mm需强制更换
行星轮系拆卸顺序:先解除轴向定位卡环,再依次取出行星轮、太阳轮
齿面保护:拆卸过程中使用尼龙撬棍,接触部位包裹0.5mm铜箔
配合标记:采用激光打标机在非工作齿面刻印装配序号,深度控制在0.1mm
骨架油封拆除使用专用夹钳,夹持角度保持90°±2°
密封槽清理:使用竹制刮刀,配合120#溶剂汽油清洗
新密封件预处理:在硅油中浸泡30分钟,膨胀量控制在原尺寸的5-8%
复装阶段需遵循严格的工艺规范。轴承安装采用热装法,加热温度按公式T=(δ+0.05)/αd计算(δ为过盈量,α为线膨胀系数)。齿轮啮合调整使用铅丝法,压缩厚度控制在0.15-0.25mm。整机装配后需进行三级测试:
空载运行测试:转速阶梯上升(25%→50%→75%→100%),各阶段运行时间≥30分钟
振动值检测:使用频谱分析仪,径向振动速度≤2.8mm/s
温升监控:连续运行4小时,油池温升≤35℃,轴承外圈温度≤70℃
本指南通过量化参数控制和技术细节分解,构建了标准化的拆卸作业体系。实践证明,按照此流程操作可使设备再装配后的运行效率提升18%-22%,故障间隔周期延长30%以上。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工况进行参数微调,并做好完整的拆卸记录,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。